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新聞來源:教育部即時新聞RSS服務

「114年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今(10)日於新竹市隆重登場,今年會議以「AI賦能.青創動能」為主題,集結全臺各縣市青年事務單位首長與代表,共同聚焦AI與青年創業的未來發展,為全國青年政策佈局注入嶄新動能。為促進青年政策推動與掌握青年關注議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自113年起首度舉辦「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致力打造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作平臺;今年會議邁入第二屆,首次由地方政府承辦,今(10)日於新竹市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議交流,透過沙龍座談、政策研討及實地參訪,結合地方實踐經驗與中央政策連結,攜手為青年打造更具支持力與前瞻性的政策環境。本屆會議環繞「AI賦能.青創動能」主軸,回應當代科技浪潮與產業轉型趨勢。根據《2025 AI指數報告》與《2025工作趨勢指數》顯示,全球各國與企業正大舉投資AI技術,爭奪AI科研主導權,企業紛紛導入AI成為創新驅動核心。青年署陳雪玉署長強調,青年政策的AI布局已刻不容緩,應透過政策加速青年與AI接軌,建立「人類+AI」協作模式,提升創新力與就業競爭力。在此趨勢下,規劃圓桌論壇聚焦AI賦能、創新創業、地方創生及國際交流四大面向,深度討論及交流。各縣市近年來依區域特性與青年需求,積極推動AI相關的青年培力與創業扶助政策,並結合地方創生策略,活化農林、觀光、文創等在地資源,吸引青年返鄉投入創新創業,促進區域經濟與社區再生。新竹市政府「新創動能辦公室」整合產官學研資源,積極推動青年創業,於會議現場安排多家科技新創企業展攤分享,讓與會人員實地了解青年AI創業成果,以及11縣市透過展板和擺攤展示青年政策成果;並於明(11)日安排共創青年許願樹及前往TASA國家太空中心參訪,促進新創、AI與太空產業間的跨域對話,激發更多青年培育與創業的合作火花。此外,本次會議亦安排重點說明「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以百億預算投資青年赴海外參與國際交流、實習與培訓,打造全球競爭力。藉由拓展國際鏈結,展現臺灣青年在國際舞臺上的創造力、活力與韌性,進一步讓世界看見臺灣青年、看見臺灣的未來力量。「114年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今年首次由縣市輪辦,本年7月10日至11日於新竹市舉行,青年署期許透過本會議,進一步深化全國青年事務的協作與創新,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持續在青年各人生階段提供完善支持,成為青年的神隊友,為國家發展注入新能量。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350A71FA03E7BF5
為打造嶄新的運動部,行政院設置諮詢小組,廣納各界人士意見。針對學校體育業務已確立分工原則,學校體育涉及一般體育教學,由教育部辦理;運動專業部分,由運動部辦理。教育部體育署今(10)日在「114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特規劃「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專題報告,向各地方政府說明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促進相關人員對於本次組織再造的瞭解。教育部體育署表示,「運動部」相關組織法案業經總統114年1月24日公布,預計9月9日掛牌成立。「運動部」專責綜理全國運動政策,下設專責次級機關「全民運動署」,推動全國運動業務,強化臺灣的國際參與及影響力,以運動壯大臺灣。依行政院分工原則教育部負責課程教學相關事項,如教學所需場地器材、課內游泳教學、課內適應體育等;運動部辦理運動專業事項,如專項訓練所需場地器材、課外水域運動、課外適應運動等。至於體育班及專任運動教練業務,亦循前揭原則,教育部負責學生管理、校園安全事件(含通報、處置)、一般課程(含體育課)、員額及退撫等;運動部辦理體育班設班核准、評鑑、體育專業課程等專業事項。為確立分工原則及待協調事項,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已主持召開7次相關會議,教育部國教署及教育部體育署則依分工原則,持續共同召開交接工作會議,據以進行業務盤點及移撥規劃,具體討論業務交接、籌備階段人員進用、未來帳務處理、資訊系統及檔案移交規劃等事項。教育部體育署表示,為暢通跨部會溝通平台管道,運動部成立後,將成立教育部與運動部溝通平台,依實務需要研議需協調事項,以利兩部會業務溝通協調合作。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00A08E3E14A9BE4
教育部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為增進對社區共融與校園活化之認識,規劃「共學校園X共好社區:校園活化的在地實踐」專題報告,特別邀請臺中市安和國中與南投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分享社區共讀站開放共享及餘裕空間活化案例,引導學校及地方政府朝開放校園場域予社區共享,形塑共學共好的教育價值。校園空間開放與社區共享係教育部持續推動之政策,各地方政府已訂定校園場地開放相關規範,以鼓勵所屬學校於課後及假日彈性開放場地,供社區民眾多元使用,朝向全民共享之生活與學習場域發展,促進共學氛圍。本次邀請臺中市安和國中分享「學校社區共讀站」設計理念、活動推展與開放社區使用歷程。臺中市安和國中學校社區共讀站,以學生「思考」、「自主」、「創藝」為設計發想,整體空間充分運用自然採光,營造透亮又放鬆的氛圍,閱覽區各物件皆可配合課程活動彈性調度使用。共讀站不僅提供校內師生於平、假日使用,亦開放社區民眾於平日晚間、假日全天使用,並透過主題書展、聊書講座、師生創作展等課程及活動,吸引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國教署表示,對於校舍餘裕空間活化運用,已發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校舍空間多元運用要點」,引導地方政府依據社區需求、地方政策等方向,將餘裕空間轉化為教保服務、社會教育、休閒運動、社會福利等用途,持續發揮公共服務功能,本次亦邀請南投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分享停辦學校校園活化案例。南投縣水里國小車埕分校停辦後轉作觀光服務設施,校區經撥用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校舍空間重新進行整體規劃,結合當地林業及鐵道文史特色,設置鐵道小學堂及車埕遊客中心等設施,除提升當地旅遊服務,也將昔日校園空間轉化成旅遊景點。新北市貢寮國小吉林校區則轉型為地方創生基地,校區由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進駐管理,發展環境教育、地景維護,協助貢寮區國中小環境教育課程的研發與推廣,112年透過國家發展委員會計畫,進行校舍改造及結合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青年培育的設置,轉型為貢寮梯田產業、生態保育的地方創生基地。國教署表示,學校教育設施的活化及開放,不僅提升場地使用效益,亦可強化學校與社區之互動連結,藉由實務經驗交流,展現校園空間活化與社區共融之具體作法,鼓勵地方政府與學校參與,持續推動教育場域與社區生活之深度連結,實踐學校與社區共學共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485F91F40FF7D89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暨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執行秘書郭伯臣今(10)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以「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規劃」為題發表專案報告。郭校長深入剖析國際數位學習趨勢,並說明我國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的近3年來的推動成果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強調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在提升關鍵學習能力及實現最佳個人化學習與協作學習的重要性。郭校長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於113年發布教師與學生「AI素養框架」,顯示AI素養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重點,並以日本和韓國為例,說明各國在數位學習與AI教育的推動現況,這些國際趨勢共同指出了個人化學習與AI數位教材輔助的重要性,說明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組合各種學習方法,以實現最佳個人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目標。教育部自111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免費使用,並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學校順利導入數位學習。教育部已積極將AI導入教學與學習中,教育部因材網免費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除透過判別式AI技術將學習診斷結合課綱知識結構提供學生個人化學習路徑,運用生成式AI技術開發「通用型學習夥伴」及「學科領域學習夥伴」教育AI工具,並於113年9月起開放全國師生免費使用導入生成式AI的學習夥伴(e度)協助教與學。另平臺課程包功能亦提供教師善用各項資源組裝教材提升課堂教學及互動便利性。實證數據顯示,善用教育部因材網能顯著提升學習成效。依據109年至113年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習扶助方案」科技化評量資料顯示,學習落後學生使用因材網學習累計超過4小時,國語、英語與數學3科的成長測驗通過率明顯高於未使用者;113年使用因材網超過4小時且搭配使用生成式AI學習夥伴的學習落後學生,在國語、英語與數學的成長測驗通過率甚至高於僅使用因材網者,顯示生成式AI導入更進一步強化學習成效。另依據數據顯示,學生於暑假期間在因材網持續使用英語與數學學習資源,其累積使用週數越多,在科技化評量的成長測驗中通過率也越高,顯示善用數位學習工具有助於減緩「夏季學習失落」現象。這些成果充分證實數位學習平臺與AI科技的整合,能有效縮小學習落差,提升教育公平性與整體學習品質。為因應國際數位學習的發展趨勢,教育部下階段AI教育規劃緊扣全球教育AI脈動,透過六大核心子計畫,全方位升級我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與教學品質。其中,子計畫一至三為既有政策之延續與深化,教育部將持續開發影音、互動、遊戲化等多元數位教材,並優化數位學習平臺之維運,提升教學資源的多元性與可近性。並與縣市協力使學生能善用學習裝置與網路資源。持續建構教育大數據系統,透過學習行為與成效的深入分析,提供政策制定、學校行政、教學策略、學習輔導及數位平臺優化之依據。子計畫四至六則為全新設計,為深化臺灣中小學生的數位素養與AI應用能力,規劃新一代AI學習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結合教學法創新、教師增能研習與實驗方案推動,強化教師AI教學能力與實踐機會。並設計符合中小學學生學習需求的科技領域AI素養課程、補充教材與教學法,提升學生應用AI解決問題與創新創作的能力。為永續推動智慧教育,導入AI輔助於師資培育課程,提升師培教師與師資生的AI教學知能,建置AI教學支持系統,強化臨床教學與教學實踐研究。下階段AI教育規劃的推動將為臺灣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帶來系統性升級,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的數位公民。教育部將持續以前瞻視野與創新精神,與縣市政府合作,打造更智慧、互動與包容的教學場域,為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與學習成效的全面提升注入新動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FF8A55F908F23B9
教育部114年度自學進修專科學校學力鑑定考試於114年7月10日(星期四)上午9時至7月24日(星期四)下午5時受理報名,本考試一律採網路登錄後通訊報名,以郵戳為憑,逾時概不受理。簡章、網路報名繳費暨准考證下載系統網址:https://www.tcte.edu.tw/index.php?mod=ExamBusiness/exam_self。本考試是為鼓勵早年因故失學,投入工作多年、技術精熟後,希望再投入正規學制學習之民眾,在符合本考試應考資格後,透過本考試分科分年取得及格證明,待全數科目及格後取得通過證書。本考試通過證書僅代表具備相當專科學校畢業能力的「學力」,得依「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2條第5款規定報考大學四年制學士班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或依第3條第5款規定報考大學二年制學士班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本考試應考資格除年滿22歲,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護照或我國政府核發之有效居留證明文件外,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一、具有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程度之學歷,並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或相當於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之資格。二、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或相當於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之資格後,取得與該技術士證相關之二年以上工作經驗。本考試採筆試方式辦理,考試科目為國文、英文及符合申請科系性質之專業科目2科。考試採單一選擇題型,答錯不倒扣。每科以60分為及格,100分為滿分。本次考試科目均及格者,或各科目均達50分,而總平均達60分者,為考試通過。相關考試訊息請逕洽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基金會,電話:05-5379000分機300、60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F4413577408407
為推動當前教育政策,持續落實「友善校園」精神,強化中央與地方夥伴合作,教育部於114年7月9日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首日議程聚焦以「友善校園」為中心主軸,圍繞「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推動全校參與式友善校園文化」,以及「打造正向管教的支持系統」三大面向進行深入研討,期望透過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的策略,建構尊重、關懷與包容的校園文化與制度環境。在地方實踐層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於會議中進行經驗分享。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修復式正義理念,以該市中山國民中學為例,針對校園中發生之學生衝突事件,導入以當事人對話、社群參與與關係重建為核心的調和會議機制。該校透過成立教師調和團隊,並結合專業第三方協力處理個案,促使事件處理不僅止於懲處層面,更強調理解、責任與修復,除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外,亦建構起具包容性與支持性的校園網絡,營造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在面對數位時代帶來的教育挑戰與機會,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博愛國民小學則以科技融入正向管教與生命教育為重點,推動智慧校園計畫,運用數位平台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溝通與學習反饋系統。博愛國小發展出具體教案,結合AR/VR技術進行情境模擬,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情緒、學習正向互動與同理他人,有效提升媒體識讀與資訊素養,實踐「教室即生命教育場域」的教學理念。教育部表示,為協助教師因應新型態挑戰,未來將持續整合科技工具與現行政策資源,建構系統性的教師支持機制,提供教師專業諮詢、壓力調適、情緒管理及法律素養等資源,並透過多元且持續的專業增能課程,提升教師推動正向管教與零體罰政策的實踐能力。教育部強調,期盼藉由本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深化中央與地方教育體系的對話與合作,透過愛與專業守護每一位孩子的尊嚴與成長,持續推動校園霸凌防制、正向管教及校園安全機制,形塑尊重、關懷、包容的校園文化,營造友善、溫馨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8B27E20A42AF541
為瞭解國民中小學因颱風所造成的災情及復原進度,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與嘉義縣翁章梁縣長、蔡易餘立法委員與縣府教育處李美華處長,共同視察嘉義縣三江國小與義竹國中2所學校,實地瞭解學校災損情形,並強調教育部將持續協助地方政府及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提供師生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教育部表示,依校安通報資料,截至114年7月9月上午9時止,高級中等以下受災學校共計567校。教育部已於7月8日核定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校園災害搶險搶修及復原金共1,200萬元,補助1,080萬元,用以支應國民中小學校園搶險與復原,如校園水、電、通訊、安全評估等緊急復原工作,以協助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本次丹娜絲颱風對嘉義縣多所偏遠地區學校造成嚴重損害,其中三江國小校內屋頂鋼浪板遭強風吹落,造成校園多處設施損毀,校內電梯鋼骨、彩色遮陽網及幼兒園遊戲器材等設施皆受損嚴重亟待修繕;另義竹國中教學大樓太陽能板飛落,其教室與活動中心窗戶也遭強風損毀,並導致室內設備多處損壞,學習環境大受影響。鄭部長視察學校並向辛勤守護校園的校長、教師與行政同仁表達由衷感謝,並表示就災損較嚴重的三江國小與義竹國中,請國教署儘速與嘉義縣政府合作,專案予以協助;也請嘉義縣政府盤整所轄學校損害情形後,儘速依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4年7月丹娜絲颱風」專案與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災害準備金管道提出復健需求,教育部後續亦將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從寬、從速、從簡原則,加速審查作業,以協助學校加速進行災後復建,力求給予師生安全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D3FC1D4638FAF79
教育部國教署於114年7月9日召開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以「學在日常,語你飛翔」為中心議題,邀請幼兒園及學校分享生活化的語言學習執行經驗。英語文部分邀請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宜蘭縣新生國小、高雄市福山國中及國立新竹高商分享,臺灣台語部分則邀請高雄市獅湖國小附設幼兒園及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分享,透過各領域及校訂課程使用英語與本土語教學,並規劃學生多元學習活動及獎勵機制,讓學生於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及本土語。為因應全球化趨勢,教育部積極挹注軟硬體資源,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改善公立國民中小學的英語與本土語學習環境,同時支持教師調整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及本土語文學習興趣與能力。教育部推動的語言政策涵蓋國際語言與國家語言兩大面向,2030雙語政策屬於國際語言政策,核心價值為多元與包容,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一條所強調之尊重多元文化精神一致,在推動雙語教育的同時,也同步重視國家語言的保存與發展,透過增加國家語言的學習時數與強化相關資源,實踐語言多元並進的政策目標。在英語方面自110年起,更推動結合「普及提升」、「重點培育」與「弭平落差」三大主軸的雙語教學與學習模式,以銜接「2030雙語政策」的整體規劃;在本土語文推動部分,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引導各縣市從師資增能、學生多元學習、教材研發等面向規劃外,亦引進傳統藝師或結合場館資源,豐富學校本土語文課程文化深度;另鼓勵國中小及幼兒園申請「臺灣台語沉浸式教學計畫」,透過課程及多元活動設計,營造語言學習環境,亦透過夏日樂學計畫,提供國中小學生暑期本土語文學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語言學習之興趣。國立嘉義大學附小結合雙語課程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由外籍教師協助本國教師進行師生雙語體驗活動,鼓勵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並推動雙語導覽員培訓,引導學生以雙語進行嘉義林業文化導覽,促進親師生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認同與關懷;宜蘭縣新生國小則將雙語課程與在地文化融合,搭配節慶主題、在地美食等元素,並透過英語角、「每週一句」等英語口說任務,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逐步建立語言學習節奏。高雄市福山國中善用學校與社區資源,設計固定且持續的雙語學習活動,設置實體與數位英語對話角,並創造真實生活情境下的語言學習機會,強化學生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新竹高商則積極打造雙語生活化校園,成立國際化推動小組,實施英語廣播,並辦理各類雙語體驗活動,教學上結合Cool English線上學習平臺資源,設計跨科雙語專題與簡報發表,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練習表達、合作解決問題,實踐新課綱「溝通互動」、「文化理解」與「生活應用」三大核心素養。 高雄市獅湖國小附幼在例行性活動中,讓幼兒照顧菜園、餵雞,透過親近大自然,認識植物及昆蟲,另邀請家長分享各行各業,如藝術課的老師、軍人及醫生等,融入社區資源及家庭的支持,在生活中學習臺灣台語;國立臺南大學附小透過建置互動環境,整合校外資源邀請劇團進行全校及入班演出,並安排學生於晨間及午間以臺灣台語進行廣播,讓學生樂在學習。國教署表示,期盼透過友善雙語校園的推動,讓語言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而能融入日常生活,進一步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英語文及本土語文的信心與能力。藉由多元豐富的活動,讓學生自然開口、樂於表達,將語言學習落實於生活每個角落,打造共學、共融的校園環境。國教署也將持續與直轄市、縣市政府、高中(職)以下學校及教師攜手合作,朝「學在日常」的願景持續邁進。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4AB9D1E9294E644
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於今(114)年7月9日及10日舉行,第一天中心議題之一以「社會情緒學習(SEL)」為主題,邀請國家教育研究院、縣市政府代表、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分享推動經驗,體現社會情緒學習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從小構築情緒軟實力,培養更具韌性及健康的下一代。為實踐「健康臺灣」之國政願景,教育部於今年2月19日頒布「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14年至118年)」,本計畫共有5個推動面向,包含:「研發與開展在地經驗」、「人才培力」、「學校文化與環境」、「跨系統連結」、「推廣傳播與國際連結」,各級學校可結合學務發展願景、各學科教學及活動,進行整全式規劃操作,連結社區教育、家庭教育、非營利組織等資源,建立教學實踐與學校推動的資源平臺。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林哲立副研究員,針對「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進行政策內涵之介紹,並提出各縣市在推動上需要關注的議題,包含全校取向之推動策略、結合素養導向教學與班級經營進行整合性的實施、強化學校領導人與教職員的心理資本等要素,進行經驗分享與實踐建議。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以「系統觀點」推動全方位的社會情緒學習政策,連結心衛中心及學校輔導資源,強化親師生正向心理素養。臺中市僑孝國小藉由班級活動融入社會情緒學習概念,如進行訓練專注力接水杯活動體驗、注意力小劇場、慢慢喝水、討論公約,促進學生的觀察覺知、情緒管理及專注力,有效增進自我覺察及自我管理能力。臺中市僑孝國民小學游麗蓉校長分享,師生在覺察自己的情緒,建構復原力並相互學習後,有共同的經驗、語言及理解,對個人及社會都有良好正向發展。社會情緒學習和一般學科學習不同,需要在生活中刻意練習,花蓮縣立三民國中林國源校長在校內推動「SBIOR學習單」(即Situation情況、Behavior行為、Impact影響、Options選擇、Recovery修復),讓學生從校園生活的事件中,透過引導反思與對話,如:重來一次會如何理解?會選擇怎麼應對?引導學生從真實經驗中學習,培養自我覺察管理、社會覺察及社交技能。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歐靜瑜校長分享,校內透過班會時間結合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業表現,更能培養學生情緒智商、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增進抗壓性與解決問題能力,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教育部表示,各級學校將辦理社會情緒學習活動與課程,將增益學生多元智能的展現,社會與情意技能的發展,學生能夠逐步具備自我認同、同理關懷他人、樂在學習、樂於挑戰不怕失敗。更期待學生不僅是學習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知識概念,而是在課業學習中加以體現,讓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昇華為Students Enjoy Learning,讓師生共好快樂學習。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EE924CBF55A5430
為凝聚教育共識及促進教育工作的經驗交流,教育部於今日起二天在嘉義市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114)年的會議主題訂為「雙語鏈世界 韌性築未來」。為強化各直轄市、縣市教育局(處)長間的對話交流與經驗分享,今年會議打破過往進行方式,讓局(處)長有如身處世界咖啡館,就會議各項主題集思廣益並深入對談,期能透過兩天的會議對話交流與分享,形塑各項教育政策推動共識,達到知識共享,讓教育共好共榮。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表示,本次全國局(處)長會議納入了校園活化再利用及開放、雙語生活化教學、本土語沉浸式教學、社會情緒學習、數位學習、友善校園等議題,相當貼近第一線教學現場的需求。他分享,友善校園是教育政策的重點,教育人員必須能讓學生透過學習,創造共同的生活記憶,而這其中也包含社會情緒學習的理念,要能理解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覺察自己的情緒,才能創造多元、友善學習環境。他也感謝嘉義市政府,將一個學校預定地開創為探索學習、雙語學習的場域,成為培育孩子面對國際化環境最好的範例。另外,他指出,學校校園可以成為社區運動、休憩、藝文活動的支撐據點,讓社會韌性從中小學出發。本次會議聚焦三大議題。首先以「社會情緒學習」開場,回應當代教育強調全人發展與心理韌性的趨勢,並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地方政府及各級學校從政策與實務層面,分享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的策略與經驗。接續的「雙語生活化」議題,說明國教署推動雙語校園與本土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強調學校應營造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氛圍,讓語言學習融入日常。最後,「友善校園」議題聚焦數位時代下的校園安全與正向管教,藉由縣市與學校經驗交流,強化防制機制與支持體系,打造尊重、關懷與安全的學習氛圍。此外,會議也規劃「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規劃」、「共學校園X共好社區:校園活化的在地實踐」及「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等專題報告,讓全國教育局(處)長深入掌握當前關鍵教育政策進展,作為未來規劃與實踐的重要參考依據。教育部期待透過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深化中央與地方的政策對話,凝聚共識,強化協作,攜手推動教育創新與永續發展。透過各級教育單位的共同努力,讓臺灣教育持續精進,為每一個孩子的打造高品質的教育環境與未來。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C5B9CC1E7597705
為推動技職教育向下扎根,鼓勵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教育部114學年度持續辦理「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9日公告續招簡章,全國共有51所高級中等學校、233個專業群科(班)辦理「實務選才」,提供3,338個招生名額。國中畢業生可依據興趣與性向選擇,且不受國中學籍區域限制。國教署說明,114學年度續招參與學校以就學區域區分,計有基北區、桃連區、竹苗區、中投區、雲林區、臺南區、高雄區、屏東區、宜蘭區、花蓮區等10個就學區。其中以基北區招生名額最多,預計錄取13校56班(群、科)922名;桃連區次之,預計錄取10校54班(群、科)738名。招生職群包括: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化工群、土木與建築群、設計群、商業與管理群、外語群、農業群、食品群、家政群、餐旅群、及藝術群等12群。其中餐旅群招生名額最多,預計錄取33校42班(群、科)783名;商業與管理群次之,預計錄取20校29班(群、科)448名。國教署說明,本管道自114年7月9日起受理報名(報名時間依各校簡章規定時程辦理),各校簡章、術科測驗時間及術科測驗內容範例等詳細資訊,請至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宣導網(https://shs.k12ea.gov.tw/site/special)下載參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3EF18B0D5659F4E
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立法院於今(8)日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8條、第13條、第26條及第26條之2修正條文,期望透過本次的修法作業,擴大資源挹注、完善職業運動發展、加速業餘運動職業化、支援運動賽事舉辦,提供運動產業更穩固的發展基礎,建立更優質的發展環境。本次修法作業,經行政院與立法院共同協力,共通過4條條文修正,重點說明如下:一、重視運動數位科技運用:修正第8條,為運用數位技術或資訊科技等運動科技提升運動產業服務品質或提高運動產業競爭力,主管機關得採取適當之輔導或獎助措施二、引進國家發展基金投資運動產業:修正第13條,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提升運動產業競爭力,引進國家發展基金及民間資金投資運動事業,以利運動事業取得推展運動業務所需資金。三、鼓勵民間資源挹注全民運動賽事:修正第26條,為鼓勵民間企業參與推動全民運動,增列營利事業捐贈辦理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促進全民運動發展賽事,得依所得稅法規定以費用列支。四、提升民間資源投入運動產業誘因:修正第26條之2,對職業運動或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得加成減除之額度由150%提高至175%,以及對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得減除營利事業所得額之施行期間由5年延長至10年。體育署表示,配合運動部即將成立,因應運動產業蓬勃發展,期盼透過本次修法,加入國基發展基金資源及擴大民間資金,為運動產業多元發展挹注新的能量,有助於建構更優質運動產業發展環境,打造全民參與、多元發展、 創新驅動的運動產業國家。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6ACD987CAA7D262
教育部國教署持續提供國中畢業生多元適性的免試入學管道,全國15個就學區辦理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8日公告分發結果。學生可於上午11時起至各就學區免試入學委員會主委學校及招生學校網站查詢錄取結果,並於7月10日報到。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報名人數總計11萬4,257名,錄取11萬3,835名,錄取率99.63%;另有關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部分,114學年度有基北區、桃連區及嘉義區等3區辦理,已併同所在就學區免試入學分發完成,本管道6所學校總招生名額195名,總報名人數計165名(基北區95名、桃連區43名、嘉義區27名),合計錄取131名,總錄取率79.4%。國教署提醒錄取學生,務必依照錄取學校規定時間及方式報到;報到前可善用學校網站招生宣導專區查詢報到程序及應繳資料,並進一步了解學校課程安排、發展特色、未來進路及暑期活動等資訊。未獲錄取的學生,可再報名參加由各主管機關核准辦理的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續招,辦理學校名單、招生名額等訊息,已於7月9日起公告於「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網站」(https://shs.k12ea.gov.tw/site/special);另外,也可參加各主管機關核准招生學校辦理的免試入學續招,辦理學校名單、招生名額等相關訊息,預計於7月29日起公告於「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免試入學續招資訊網」(https://shs.k12ea.gov.tw/site/contiEFA),學生可逕行上網查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1B49E0CFF32958
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https://familyedu.moe.gov.tw/)致力提升家庭教育品質,網站涵蓋親職、婚姻、子職、性別、倫理、代間教育等領域,並集結多元教學資源、行政法規與專業認證資訊。使用「家庭教育資源網」可以進入信任或常用的特定網站,無論是自主學習或尋求諮詢服務,家庭教育資源網都能成為您便利的一站式首選!「家庭教育資源網」規劃有四大資源專區,分為「行政資源」、「社會大眾學習資源」、「專業人員認證專區」,以及「專業人員學習資源」,讓您輕鬆搜尋所需資訊。其中「行政資源」提供最新家庭教育相關法令、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資訊與各類活動公告及全國家庭教育中心諮詢專線「412-8185」(手機請加02),無論親職教養、親子關係、情感交往、婚前與婚後關係經營、家庭資源管理、家庭生活調適等任何問題,都可以尋求協助;「社會大眾學習資源」免費提供豐富的電子手冊、影音教材與多元家庭故事素材,適合家長與子女共讀,或教師融入課堂教學使用;「專業人員認證專區」協助符合資格者申請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認證,並提供相關法規、申請流程、所需文件、以及認證會議資訊等內容,幫助申請者取得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專業人員學習資源」涵蓋多個面向,包括增進教養子女知能、婚前婚後關係經營、家人互動情緒管理、資源運用、多元文化理解等,主要提升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知能,協助其推展家庭教育工作。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自2022年整合改版上線以來,已成為連結中央與地方的關鍵樞紐,未來平臺將持續拓展各項包含影音呈現的新興議題或資源,協助各縣市提升家庭教育執行效能。教育部誠摯邀請家長、教師及各界專業人士,善用網站豐富資源,透過教材下載、影音引用與諮詢服務,共同營造支持家庭、關愛社會的教育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8CA23037A86F80E
教育部國教署委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打造的Cool English英語線上學習平臺,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英語學習資源,涵蓋聽、說、讀、寫、字彙、文法、遊戲、課本補充、學習扶助、歷屆試題等豐富內容。近年更積極應用AI技術打造英語教材及工具,為師生創造更優質的使用體驗。截至目前已突破235萬人註冊使用,並有將近5萬名教師運用平臺進行備課及教學。為了進一步推廣平臺資源,Cool English 定期舉辦各類比賽、研習等活動。今年四月舉辦的「普技高口說達人比賽」,讓學生藉由錄下自己的練習聲音,就能立刻得到發音回饋。比賽吸引近1萬3千名學生踴躍參與,報名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也顯示出學生對於加強自身口說能力的熱情及積極性。今年6月至暑假期間,Cool English平臺也即將推出「普技高英閱大師比賽」,涵蓋文化、科學及名人故事等內容,鼓勵學生藉由閱讀多元主題的文章,拓展課外知識,並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得獎者除可獲得獎狀乙紙,還有機會抽中便利商店禮物卡。相關報名資訊可至「Cool English英語線上學習平臺」(https://www.coolenglish.edu.tw)查詢。國教署表示,Cool English英語線上學習平臺將持續提供優質教材,並推出各項比賽活動,期盼讓更多人看見平臺豐富內容,提升英語學習成效。歡迎大家多多利用平臺資源,並踴躍參加「普技高英閱大師比賽」,一起提升英語能力。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D0463928E9AD7D
教育部將提高師資培育公費生公費待遇,自114年8月1日起,公費生的「專業成長費」(原「書籍費」)由每學期新臺幣3,000元提高至5,000元、「生活津貼」倍增,由每月4,300元提高至1萬元,每名公費生1年受領數額預計成長7萬2,400元。教育部表示,考量近年實習學生學習成本增加和師資需求提升,除已於113年9月13日修正發布「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工作實施要點」,將教育實習獎助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萬元,以持續鼓勵師資生修習教育實習,本次則調升師資培育公費待遇,以吸引學生投入公費培育,為教育現場注入優秀師資。「師資培育公費生公費待遇項目及標準表」本次再提高師資培育公費生公費待遇,主要針對專業成長費、生活津貼進行規劃,以支持公費生學習成長及生活需求。教育部進一步說明,每年核定約350名師資培育公費生,培育目標是為充裕偏遠及特殊學校地區之師資,依據「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第8條規定,公費生畢業前須取得B1以上英語相關考試檢定及格證明,及每學年須義務輔導學習弱勢、經濟弱勢或區域弱勢學生,考量公費生語言檢定及教材教具需求,本次將原「書籍費」修正為「專業成長費」、補助基準調整為每學期5,000元,除協助公費生完成規範義務,也鼓勵公費生自行規劃學分課程以外的專業成長;此外,「生活津貼」將公費生膳食以外的雜項支出與交通移動需求納入考量,將生活津貼補助基準調整為每月1萬元,增加對公費生生活上的支持使其安心學習。透過本次調升師資培育公費生公費待遇,期能吸引優秀學生投入教師行列,培育優質教師人力投入教育工作,以穩定偏遠及特殊地區學校師資來源,保障學生受教權益。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23761302D753475
為藉由臺灣卓著的農業科技,協助非洲國家培育農業領域人才,並深化教育交流與合作,教育部透過「非洲菁英人才培育專案」,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規劃辦理第3期「農業領域機構人才培育短期培訓班」(下簡稱本培訓班),於今(7)日開訓。本培訓班經各駐非洲館處推薦當地農業領域之專家代表,計有史瓦帝尼、索馬利蘭、南非、象牙海岸及奈及利亞等5個國家28位學員,來到臺灣參加本次培訓課程,認識臺灣農業領域的人才培育環境與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產學合作情況,並體驗臺灣農業的科技與永續發展成果。本培訓班自112年首屆辦理,由具有農業領域相關專業教學專長與資源,並具招收非洲國家學生經驗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承辦,參訓學員皆為各該國的農業領域政治、經濟、學術、技術等面向之專業人員,包含大學教師、國會議員、政府農業部門之研究人員、推廣人員、農場自營主等,本培訓班課程規劃紮實,近2年學員回饋均高度滿意且獲益良多。本培訓班課程為期3週(114年7月7日至114年7月25日),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動物科學與畜產系、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農園生產系與農業科技研究總中心的師資,共同規劃以「永續及智慧農業」為主軸之課程,以非洲農牧業需求出發,並配合業師授課,除安排至臺灣相關農畜產業觀摩交流,以強化參與學員基礎知識、提升實務操作能力及熟悉臺灣農業市場現況,另於課程中邀請農業部進行專題分享,包括介紹農業技術團等,是理論實務兼具的培訓,可強化學生培訓後返國成為與當地技術團合作與溝通之橋樑。今日為培訓班之始業式,邀請索馬利蘭共和國駐臺代表處艾迪克公關主任(Mr. Abdiqani Muse)、外交部、農業部及教育部代表與會,共同歡迎本培訓班學員來臺,期透過農業領域技術人才之培訓,將我國農業領域之優勢及技職教育分享給非洲友邦及友我國家,促進未來更多雙邊合作與交流契機。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1DA8A98CE069AC8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鼓勵青年朋友投入志願服務,辦理「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協助青年運用自身專業,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為擴大更多青年從不同面向接觸志願服務行動,自113年起推動「青志季」活動,統籌全臺12家青年志工中心每年7月至9月間辦理多元系列活動,希望號召青年認識土地,讓志工服務不只是一場行動,更用專長所學服務家鄉。114年青志季主題聚焦「家鄉認同與文化傳承」,各志工中心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富含文化底蘊的主題行動:臺南青年志工中心推出「在地文化工藝體驗—福虎聚福虎爺雕刻」,透過百年木雕技藝,引領青年了解地方信仰與工藝脈絡;屏東青年志工中心透過辦理「公民記者培力課程」,培訓青年實踐文化記錄與行動轉譯的實作場域,蒐集在地文化素材並記錄地方故事,作為後續推動「從地方到國際—外語走讀導覽」主題服務方案的基礎,讓青年志工在導覽演練中轉譯地方內容為外語版本,邀請國內外旅人一同探索臺灣的文化生活記憶。本年青志季亦規劃3場次「青年志工交流分享會」,聚焦於「健康照護」、「數位科技」及「多元文化」三大主題。分別於7月25日、8月10日及8月18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於北、中、南3區辦理。活動邀請專業實務講師與青年志工團隊,透過座談與工作坊,促進跨域對話與合作,激發青年志工行動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靈感。除上述活動外,其他10家青年志工中心也將辦理多項與文化、教育、環境相關之志工培力與服務行動,誠摯邀請全臺15-35歲青年於暑假期間參與青志季,與全臺志工中心一同走讀地方、守護文化,讓志願服務成為青春記憶中最溫暖的足跡。青志季詳細資訊,請至青年志工網站查詢(https://youthvolunteer.yda.gov.tw/),並關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Facebook粉絲專頁,掌握最新消息!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BCEA68D72FB6B1B
教育部與外交部為培育具國際視野與外交素養之青年學生,共同辦理「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培訓營」,並同步招募營隊輔導教師,為強化輔導教師對課程內容及觀察指標之了解,兩部特於114年6月12日至13日辦理行前研習,邀集北、中、南三區共計38位教師參與,為即將於7月展開的培訓營預作準備。教育部表示,本次行前研習除由工作團隊向與會教師詳細說明營隊課程設計、學員選拔方式及輔導教師工作內容外,特別邀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許家驊教授,分享如何觀察與評量學員在營隊表現,協助教師掌握觀察重點與評分原則,促進評測的一致性。教育部說明,會中教師亦提出寶貴建議,從觀察指標、學員互動紀錄方式至書面評分表設計等面向皆有深入交流,使整體評分機制更加完善。藉由本次交流,不僅提升輔導教師評量專業度,也有助於未來在營隊期間能客觀反映學員整體表現,作為後續選拔出國參訪之重要依據。本年度培訓營將於7月分區舉辦,並自各區參與培訓學員中遴選18位表現優異學生參與8月辦理之國外參訪行程,透過跨文化實地交流,拓展我國學生國際視野及外交素養,落實「接軌國際、鏈結全球」之願景。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FFFF89A8C9BEF8F
專屬小學生的街舞盛事「Young School High街舞小學校Vol.3」今(5)日在臺北市立大學展開,這場匯聚全台街舞年輕好手的年度盛會,不僅展現台灣街舞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政府部門也給予高度重視與肯定,教育部體育署洪志昌副署長親自出席開幕典禮,除了對街舞運動的鼎力支持外,也邀請全國街舞的愛好者踴躍參加即將在8月受理報名的總統盃全民運動賽事-街舞大賽,歡迎全民登上街舞大賽的主場。體育署表示,街舞(street dance)運動是目前時下很受歡迎的運動,因為街舞充滿熱力及個人風格,特別受年輕人歡迎。今天在臺北市立大學登場的「Young School High街舞小學校Vol.3」,已經邁入第3屆比賽,比賽項目涵蓋Kpop Cover、創意排舞、Freestyle Crew Battle,吸引不少街舞粉的關注,大小朋友齊聚一堂,大X小創造無限的可能。體育署進一步指出,為迎接今年9月9日正式掛牌成立的「運動部」,體育署特別規劃辦理「總統盃全民運動賽事系列活動」,包含即將登場的「2025總統盃-全民運動賽事街舞大賽」。這項全國性競賽將於8月1日中午12時正式開放報名,廣邀全國街舞愛好者共襄盛舉。「2025總統盃-全民運動賽事街舞大賽」將以全國性競賽形式盛大展開,賽事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線上海選,舞者們可透過線上影片徵選,讓更多來自各地的街舞好手都有機會展現才華;接著是現場複賽,入圍者將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個區域的舞台上,帶來精湛舞技的現場對決;最終,脫穎而出的頂尖舞者將齊聚一堂,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進行萬眾矚目的最終決賽。這不僅是一場街舞巔峰對決,更象徵著街舞文化正式邁入國家級殿堂,彰顯其在臺灣社會中的深遠影響力與重要性。體育署表示,全民運動賽事街舞大賽是運動部成立前的一項重要的賽事,是運動部正式掛牌成立的暖身活動。全新的運動部除了讓世界持續看見臺灣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也要給予國人全新的運動參與,強化重視全民運動的投入,讓運動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只有運動員才需要運動,運動部要像今天街舞小學校一樣,搭建屬於每個國民運動的主場,讓大家一起運動,用運動來壯大臺灣。街舞的主場,等你上場。體育署誠心邀請全國民眾,尤其是參加今天街舞小學校比賽的選手及觀眾們,再接再厲,將主場轉向8月報名總統盃街舞大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01FDD78B9E7C1FD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